资讯资料

INFORMATION

曹成喜-经历介绍

时间:2023-03-21 11:40
浏览量:0

荣誉


2000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
2013年:上海交通大学优秀科研团队
2016年:上海交通大学长聘教授", 
2020年:入选斯坦福大学全球2%顶级科学家

 


 

人物经历

 

2000年于中国科技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工作。200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工作。2006年澳大利亚La Trobe大学学术交流访问。现任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首席科学家和技术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通用电泳设备国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化学会有机与生化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第七-第九全国微纳生物化学分离分析会议学术委员会委员、TOACJ 期刊(Bentham Science Publishers Ltd出版)编委。2002年-,于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工作。应邀为英国Analyst (IF=3.9)、Electrophoresis (IF=3.6)、Anal Bioanal. Chem (IF=3.8) 和Anal Chim Acta (IF=4.3)等国际主流期刊撰写并发表评论性综述和论文等,多次在国际会议做邀请报告,应邀为Anal. Chem., Biosen Bioelectr, Electrophoresis, J. Chromatogr. A, Analyist, Anal. Chim Acta, Talanta和J. Chromatogr. B等十多种国际主流学术期刊担任特邀论文评议人。

 


 

主要贡献

 

先后主持20多项科研项目,包括首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1项(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等课题6项、国家973重大基础研究子课题1项、国家863重点支撑项目子课题1项、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卫生部课题1项、安徽省课题4项、横向课题6项。主编教材2部,包括《生化分析技术》和《生物化学 仪器分析基础》。先后在Anal Chem, J. Chromatogr A, Electrophoresis, Anal. Chim Acta, Talanta和J. Chromatogr. B等重要学术期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近几年获得或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多项。
学术贡献:
1、提出了较系统的电泳学新概念、新理论和新方法——移动反应界面(MRB),包括亲和反应界面、相互作用界面、中和反应界面、沉淀反应界面、络合反应界面和氧化还原反应界面等,建立了一系列MRB的方法,验证了MRB概念、理论和方法;
2、发展了系统的基于MRB的等电聚焦电泳(IEF)动力学理论,解决了50年来一直存在于IEF和2DE的五个基础科学问题,合成了IEF和2DE关键部件,为IEF和2DE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3、利用MRB,发展了多种毛细管电泳在线富集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并为其他富集技术的阐明提供了基础;提出了大体积样本同步富集分离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发展了基于MRB的离线电泳富集技术与装置;
4、建立了基于MRB的电泳滴定原理、技术和方法,研制了国际上第一台MRB电泳滴定原始样机,初步建立了蛋白质滴定的原理和技术,提出了基于MRB的电泳阻滞信号及其生化传感器的概念;
5、研制了国际上第一台重力自平衡-自由流电泳FFE装置(包括大型、中型和芯片级FFE设备),研究了相关的进样技术、区带控制技术、重要生物物质(细胞、蛋白、酶和抗生素等)分离技术;
6、建立了多种MRB、毛细管区带电泳(CZE)和自由流电泳(FFE)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软件等,利用计算机模拟结果揭示了经典电泳理论omega函数(具有100多年历史)与MRB理论之间的关系。